伊藤痣
概述:由伊藤于1954年首先报告,故命名“伊藤痣(Itos nevus)”。伊藤痣是发生于一侧肩颈、锁骨上区及上臂部等后锁骨上神经和臂外侧皮神经分布区的一种色素性病变。病损区皮肤以褐青色斑块或斑片为特征,故又称肩峰三角肌褐青色痣。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本病女性多于男性,约占患者的80%。其中约60%的患者在出生时即有病变存在。
病因
病因:黑素细胞在皮肤中分布异常引致。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镜下见黑素细胞位于真皮中部,可累及真皮上部或皮下组织。黑素细胞数目较多,在病变的隆起处更多,胞体伸长,呈梭形,散在分布于真皮胶原纤维之间。少数病变中可见噬黑素细胞。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在肩颈、锁骨上区及上臂等处的皮肤发生淡青、灰蓝、淡褐、深褐或蓝褐色斑疹或斑片,呈斑驳状。一般斑片中央色深,边缘渐变淡,或中央为斑片,边缘为斑点,或整个病变为疏密不一的斑点,界限多不甚清晰。偶尔病变的某些区域可略微隆起或有粟粒到绿豆大小的蓝黑色隆起物。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蒙古斑 出生时即有,几年内可自行消退。病变部位可发生身体的任何部位。
2.牛奶咖啡斑 是神经纤维瘤病的皮肤表现。为皮肤表面上多发并呈圆形的色素增深斑块,色黄褐,大小不等。
治疗
治疗:一般不需治疗。暴露部位采用激光治疗效果较好。
预后
预后:较少有恶变者。
预防
预防: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